※別當聽話的小孩
別當聽話的小孩!中華文化教孩子要“聽話”,文、理科提早決定,但孩子讀書被逼得更緊,世界就看得更少,遲早需要改變。
在我看來,今天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那些消極被動,只是聽話,或害怕處罰的孩子,他們進入社會往往會覺得非常迷茫,不知所措,會習慣性地需要別人告訴他們怎么做;但當一個孩子有積極性的時候,無論是要讀書、要實踐,或者找工作、找興趣,都可以自己安排、自己設計。董進宇博士說到,有了積極性,其他的特質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掌握。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聽話,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但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絕非是我培養小孩的目標。
我很幸運在美國讀大學,入學時只要依照興趣選擇主修,兩年后才確定科系。但臺灣孩子在高中就須抉擇大學要讀文科、理科,選錯了想轉系又很難,這是非常糟糕的系統,這種系統非常需要改。
※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導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也有些父母會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劃,但是這通常會使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選擇的能力。
但是,二十一世紀將是“自主選擇”的世紀。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進入了社會后,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
※父母要學會放權,不要為孩子做決定
所以我說,父母必須被點醒,十年前的建議,現在看是否依然是最好的?父母總是依自己體驗給建議,或是將自己錯過的要孩子來補償失落。我認為,父母的建議可以參考,但當科技人都無法預測未來,父母怎么有辦法為孩子做決定。
在我看來,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么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后,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董進宇博士繼續說到,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個應該放權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見得懂孩子的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反而會造成他們日后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會淹沒孩子自己的聲音,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學演講的時候,常常有學生說你總告訴我們要追隨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嚴管,可能就會把孩子變成這樣的機器。
第四,如果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
有一次女兒問我是學日文還是韓文好,我跟她說兩個都沒有用。但是后來我很后悔,就告訴她雖然你的父親說日文韓文都沒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選。我告訴她要追隨自己的心,去嘗試很多事,因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點,在人生未來的某一天,你會有機會把這些點連在一起,畫成一條優美的曲線。在我個人成長過程中,有件事意義重大,就是四歲多時我決定不要讀幼兒園而去讀小學,我的父母答應只要考得上就讓我讀,最后我考上了。這是我第一個重要的人生決定,我因此意識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決策權力的人。放權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以后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的環境中長大,孩子也會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責任感。
※青年須把格局放大
另外我提醒想創業的青年須把格局放大,當拿出一筆錢創業,若選擇相對安穩的決定,只思考如何養活自己,視野相對會縮小。
格局感就是別人看到樹,你看到樹林,當別人看到今天,你看到未來。有強烈使命感的創業者,第一天就該往外闖,當市場變大,思想也會更廣闊。
大學畢業后十年是黃金時期,還沒有房貸、車貸的壓力下,青年應該把握這段時間學習與成長,活在當下,想做一件事就去做,不要留瓶好酒以后才喝。
※人生碰到低谷才是學習的最好時刻
我想以我自己的抗癌經歷叮嚀各位年輕人,除了工作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如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在睡眠、壓力、飲食和運動等四件事及格的前提下,才努力拼工作。
我覺得人生碰到低谷才是學習的最好時刻,碰到最大的挫折可能才是最好的老師,生了病才了解世界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期望未來會用更平和的眼光,讓全世界變得更美好.
※不要那么想要有影響力
我的微博粉絲數破5000萬,有人打趣說,“比兩個臺灣總人口數還多!”但從小求學、求職一路順遂的我,因2013年確診罹患淋巴癌,人生有了巨大轉變,我開始反歸思索人生中真正的價值。
我認為,不要那么想要有影響力,當你想有影響力,表示沒有完全放下“名”這件事。董進宇博士最后說到,只要想每個人做了,世界會不會更好,如果它是好的事情就去做吧。不要用數字去衡量影響范圍大或小。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