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恐懼癥”是一種情緒障礙,主要特點是對學校產生恐懼。它不是一個專用的醫學術語,也不同于一般的學校恐懼癥。只是由于近幾年此類學生較多,才形成了這樣一個俗語。
主要癥狀是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脾氣、渾身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有的還有頭痛、胃痛、痙攣、發燒、感冒等。
兒科醫生:
開學兩周內孩子最易生病
在開學后的兩周內,特別是第二周的時候,由于各種原因得感冒的孩子很多,而原先有哮喘的孩子則很有可能哮喘復發。上呼吸道感染是這兩周內孩子最容易發生的疾病,而感冒和哮喘復發在其中又最多見,另外,腸胃功能也很容易發生紊亂。
因為擔心開學后學習緊張、壓力大,如果再加上大量未完成的暑假作業,就容易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有的孩子惡心嘔吐、胃痛、拉肚子,也有孩子的表現為頭疼、難受、其實都屬于“開學恐懼癥”,是心理問題。
這種現象特別容易出現在幼升小、小升初的學生群中。假期里往往過得太放松,生活沒有計劃。到了開學,緊張的學習生活一下子襲來,而中小學生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很容易出現不適應癥狀。
防治:
一開學就生病怎么辦?
1.提前調整作息。
家長可在開學前適當幫助孩子加以調節,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尤其是長假最后幾天,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生活內容等都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時保證孩子合理飲食、充足睡眠,以適應新學期的學習生活;
2.早早進入狀態。
就孩子在開學前如何模擬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作出相應的調整,幫助其制訂作息時間表,要督促孩子按時起床、飲食,保證孩子開學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如果孩子一時無法適應,則需要家長的循循善誘,需要家長予以適當的監督;
3.適當減輕壓力。
家長還可多給孩子介紹一些學校里的有趣事情,適當減輕孩子的思想負擔,向學校老師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使孩子回校后能有較好的適應條件。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開學之初,老師與家長應注重減輕孩子壓力,老師應多和孩子進行暑假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緊張的功課。
4.及時就醫、留意天氣。
一旦發現孩子生病,要盡早帶孩子去醫院,同時要保證孩子休息好,不能因為怕影響孩子的學習而讓他們帶病去學校上課。除此之外,這個特殊的時期內,爸爸媽媽要多留意天氣預報,盡量減少孩子受涼的幾率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