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數學早知道
- 2014-10-21 14:21:00
- 皮皮魯 原創
- 5178
- 語文學習早知道
了解孩子所學課業內容與要求并適時輔導,是低年級家長應該做到的。孩子馬上就要上二年級了,在語文學習方面,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父母又該怎樣引導呢?一起來看看吧。
★識字與寫字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與寫字仍然是重中之重。以人教版教材為例,上冊要求孩子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下冊要求孩子認識400個字,會寫300個字,這對孩子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父母在輔導孩子識字時可用“五步識字法”。“五步”就是:一“讀”,即讀準字音;二“看”,即看清字形;三“想”,即聯想字義;四“寫”,即書面默寫;五“查”,即自查互檢。識字的過程也可結合游戲,如和孩子比賽說字詞,以此增強識字的趣味性。
★閱讀
課標要求小學低年級孩子的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這個階段父母可以采取親子共讀的閱讀方式,也可給孩子買一些有趣的童話、科普類等書籍,讓孩子自主閱讀。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時,父母不要“有問必答”,可鼓勵他查字典解決,讓其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另外,閱讀的過程中,要提醒孩子注意好詞好句的積累,可給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小本,讓他做好詞句積累。
★寫作
二年級是從“說的世界”過渡到“字的世界”的轉換期,看圖寫話和寫日記是孩子最主要的習作內容。在引導孩子看圖寫話時,首先要讓孩子觀察圖片,如圖上畫了哪些事物,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事物的形狀和神態如何等,然后再讓孩子看圖講故事,引導他先說后寫。
日記,是寫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事,孩子若抓不住重點,可先讓其擬個題目,如《雨中的感動》等,然后再寫具體的事情。您也可以把自己寫的日記給孩子看,讓他看后寫下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親子日記,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寫日記的興趣,還可讓他快速學習寫日記的方法。
- 數學學習早知道
二年級,孩子要掌握哪些數學知識,父母只有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輔導。
★學習重點
1.萬以內的加減法
二年級,數的概念會提升到萬,孩子要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法。上學期要掌握百以內的加減法,下學期要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
2.表內乘除法
這兩項分別是上下學期的學習重難點。熟記乘法口訣是學好乘除法的基礎。父母平時可給孩子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情景,如上街買菜讓他幫忙算算帳等。
3.圖形的認識與變換
孩子會接觸到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圖形,以及這些圖形的平移、旋轉變換。平時,父母可引導孩子觀察一下家中哪里有銳角,哪里有鈍角;家中物品都由哪些圖形組成等。
4.其他
長度單位、重量單位以及初步的統計知識也是會在二年級學到。
★輔導方法
1.加強口算,重視筆算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的熟練程度一般制約著筆算能力的高低。因此,父母平時可給孩子進行一些聽算訓練,如媽媽出題,讓孩子和爸爸搶答,或給孩子找幾個伙伴一起玩玩搶答游戲等。
筆算時,不但要讓孩子算出結果,更要讓其明白運算過程,因此計算豎式不可少。要求孩子寫出計算步驟,有利于從中發現孩子犯錯誤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輔導。
2.建立錯題集
錯題集是幫助孩子查找錯誤和進行階段復習的好幫手,父母要讓孩子引起重視。每次作業或考試后的錯題都積累在錯題集上,隔段時間讓孩子復習一下。
3.多找幾個解答方法
二年級的數學知識還比較簡單,做題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想幾個解答問題的方法,以此開拓孩子的思維。平時還可帶孩子做一些趣味智力題,這不僅能激發他學數學的興趣,還能鍛煉其思維能力。
- 不打無準備之仗——做好預習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預習就好比磨刀,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學習起來才更輕松、更快樂。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通過預習不僅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提高聽課效率,并增強其記憶知識的效果。那么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做好預習呢?
★認清預習的目的
預習的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找到新知識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從而可以帶著思考和問題聽課。所以父母引導孩子預習時,要掌握好深淺度,不必讓孩子預習得過深。對不懂的知識,如果孩子有興趣自己思考或查找資料解決最好,不能的話讓孩子標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老師講解即可。
★選擇好預習的時間
一般放在完成當天學習任務以后進行,控制在10-30分鐘即可,時間過長孩子可能會感到疲勞。但如果父母引導得好,和孩子用比賽讀課文、查字典等游戲方式邊玩邊學,時間則可放寬些。
★掌握預習方式
課本預習,引導孩子只針對課本預習,通過讀、寫、畫等形式學習新知識,使孩子對第二天要學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擴展預習,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和新知識相關的背景知識。這兩種方式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結合起來用。
★不同學科,不同策略
預習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抓住預習的重點,選擇不同的預習方法。比如,語文預習要讀課文、認生字生詞等。數學預習則要把重點放到觀察數學教材的主題圖上,結合圖文掌握數學思想、運算方法等。
★及時督促與表揚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每天堅持。開始時,家長要多監督和檢查,并且孩子做得好時要及時表揚。
- 語文預習“有法可依”
語文預習掌握一定的方法,就會很簡單。開始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熟悉后,可以讓孩子自己進行預習。
★標出自然段
數一數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把標號寫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這是最簡單的步驟。孩子在完成這個步驟時,會了解到整篇課文有多長,可以從整體上對課文有個直觀的印象。另外,如果預習的課文是一首詩歌,就要引導孩子看段與段之間是否有一行空格,這行空格就是分段的標志。
★朗讀課文
語文預習中,朗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讓孩子朗讀是因為只有讀出聲來,孩子才會及時發現哪些字不認識,哪些詞不理解。如若讓孩子默讀,可能他讀著讀著就溜號或是覺得沒意思就不想預習了。
孩子朗讀時,父母可以做他忠實的聽眾,這樣既能鍛煉孩子的朗讀水平,又能激發孩子的朗讀興趣,滿足孩子的表現欲。對于不認識的字詞,可以讓孩子直接跳過,不必停下,留到下一個步驟再解決。
★認認生字
朗讀完課文后,可以引導孩子看課文下方的生字條,讓孩子根據拼音讀讀、認認這些生字。學習程度好的孩子,還可以引導他查字典解決不認識的字,但如果孩子覺得厭煩,也不必逼著孩子進行,可以讓他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做個記號,等到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
◆溫馨提示
預習時,父母不要要求過高,也不用預習得面面俱到,帶孩子按照上面的三個步驟適當預習即可。否則孩子可能會覺得枯燥、麻煩,不愿意預習,或者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進而失去了聽課的興趣,這樣損失會很大。
- 數學預習四步法
有些家長覺得預習語文能讓孩子讀讀課文、認認生字,但是數學課本上字很少,沒什么可讀的,這要怎么引導孩子預習呢?
★步驟一:學會看圖
數學教材上有很多圖,在預習數學課本時,首先要看圖。看圖應該做到有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里往外,從遠到近等,一般常用的是前兩種。看圖時,引導孩子觀察圖上都有什么,圖上的人或動物在干什么。
★步驟二:用數學語言表達圖文
看過圖后,讓孩子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內容。告訴孩子數學語言就是帶數字的語言,如“圖中有一群小白兔”就不是數學語言,應說“圖中有6只小白兔”。如果圖片旁邊有文字,要讓孩子把圖文結合起來說。
★步驟三:結合圖文提問題
針對已經找到的數學信息,引導孩子提出圖片中想提的數學問題。如:樹上有32個桃子,小猴子摘掉了11個,還有多少個?這樣就成了一道完整的題,從看圖文,到提出問題,這個過程讓孩子逐漸意識到一道完整的題至少具備兩個條件。
★步驟四:想一想,求答案
利用已有的知識,根據上面提出的問題,引導孩子作答。如果孩子想不出答案,可以讓孩子動手畫畫圖,或者拿實物擺一擺。
孩子弄懂圖片上的內容后,可以讓他嘗試做做課后的練習題,不需要都做,做幾道鞏固鞏固就可以,如果還有哪里不理解,就把不懂的內容做上標記,讓孩子在課堂上著重聽老師講解。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
- 兒童故事
- 教育資源
- 小學語文
- 小學英語
- 小學數學
- 資源下載
- 專家講座
- 智慧山微課
- 少兒英語
- 專項復習
- 各科教材
- 課外讀物
- 育兒博客
- 書籍推薦
- 胎教音樂
- 經典兒歌
- Scratch編程
- 一年級新生
- 飲食健康
- 學齡前
- 兒童電影
- 成長故事
- 學習寶典
- 幼小銜接
- 古詩文
- 影視動畫
- 科學小實驗
- 精選課程
- 書法比賽專用
- 首頁課程介紹
- 小學指南
- 智慧山活動
- 說明
- 家庭教育
- 曬飯—一早一晚
- 兒童編程
- 編程網站
- 智慧山圖書館
- 小升初
- 英語學習
- 智慧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