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知識點
- 2018-12-17 17:30:00
- 張秀宇 原創
- 6753
知識點預習總覽
一、讀數、寫數。
1、讀 20 以內的數。
順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數:從大到小的順序 20191817 單數:1、
3、5、7、9······ 雙數:2、4、6、8、10······
(注:0 既不是單數,也不是雙數,0 是偶數。在生活中說單雙數,在數學中說奇偶數。)
2、兩位數
(1) 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十個物體為一個整體的情況,實際上十個“1”就是一個“10”, 一個“10”就是十個“1”。
如:A:11 里有(1)個十和(1)個一;
11 里有(11)個一。
12 里有(1)個十和(2)個一;
12 里有(12)個一 13 里有(1)個十和(3)個一;
13 里有(13)個一 14 里有(1)個十和(4)個一;
14 里有(14)個一 15 里有(1)個十和(5)個一;
15 里有(15)個一······
19 里有(1)個十和(9)個一;
或者說,19 里有(19)個一 20 里有(2)個十;
20 里有(20)個一 B:看數字卡片(11~20),說出卡片上的數是由幾個
十和幾個一組成 的。
(2) 在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個位)第 2 位是什么位?(十位)個
位上的 1 顆珠子表示什么?(表示 1 個一)十位上的 1 顆珠子表示什么?
(表示 1 個十)
(3)先讀 11、12、13、14、15、16、17、18、19、20,再寫出來。 如: 14,讀作:十四,寫作:14。個位上是 4,表示 4 個一,十位上數字是 1, 表示 1 個十。
二、比較大小和第幾。
1、給數字娃娃排隊
5、6、10、3、20、17,可以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也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注意做題時,寫一個數字,劃去一個,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 20 以內的兩個數,能夠用誰比誰大或誰比誰小說一句話。
如:16 比 15 大,寫出來就是 16>159 比 13 小,寫出來就是 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誰,比幾大 1 就要在幾的基礎上加 1,比幾小 1 就要在幾的基礎上 減 1。
如:比 5 小 2 的數是(3),比 4 多 3 的數是(7)。
三、幾和第幾
△▲▲★△☆☆△△△▲★★★☆★
觀察圖,說說有幾個圖形?(16 個圖形)從左數第幾位是什么?從右數第幾位是什么? 把左邊三個圈起來;把右邊第 2 個圈起來。
(復習此類知識時,分清左右,同時確定方向;知道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
四、相鄰數
2 的前面是 1,2 的后面是 3,2 再添上 1 就是 3,3 再去掉 1 就是 2,與 2
相鄰的數是 1
和 3 。
3 的前面是 2,3 的后面是 4,3 再添上 1 就是 4,4 再去掉 1 就是 3,與 3
相鄰的數是 2
和 4。······
20 的前面是 19,20 的后面是 21,······,與 20 相鄰的數是 19 和 21。五、事物的對比
兩個事物的對比 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等,要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參照,或 者說以其中的一個事物作為標準,然后再比較,這樣就能說另一個事物比作為標準的那 個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長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對齊,也可以采用數格比較,或對稱比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較。
比多少:運用一一對應原則。
2.三個事物比較 可以先兩個兩個的比較。然后根據比較的結果,得出三個事物比較的結論。 如:A 比 B 重,B 比 C 重,那么可以得到A 比 C 重。A 最重,C 最輕。
A 比 B 重,A 比 C 重,只能得到 A 最重,還要比較 B 和 C,才知道誰最輕。
六、加減法(一) 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數+加數=和如:3+13=16 中,3 和 13 是加數,和是 16。
從一個數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減法。
被減數-減數=差如:19-6=13 中,19 是被減數,6 是減數,差是 13。
要點:
(一)熟記表內加法和減法的得數
(二)整理與復習 10 以內的加減法
(三)知道以下規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
0+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2
0+3
1+3
2+3
3+3
4+3
5+3
6+3
7+3
+3
0+4
1+4
2+4
3+4
4+4
5+4
6+4
+4
0+5
1+5
2+5
3+5
4+5
5+5
+5
0+6
1+6
2+6
3+6
4+6
+6
0+7
1+7
2+7
3+7
+7
0+8
1+8
2+8
+8
0+9
1+9
+9
0+10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2
3-3
4-3
5-3
6-3
7-3
8-3
9-3
10-3
-3
4-4
5-4
6-4
7-4
8-4
9-4
10-4
-4
5-5
6-5
7-5
8-5
9-5
10-5
-5
6-6
7-6
8-6
9-6
10-6
-6
7-7
8-7
9-7
10-7
-7
8-8
9-8
10-8
-8
9-9
10-9
-9
10-10
-10
1、加法
(1) 兩個數相加,保持得數不變:如果相加的這兩個數有一個增大了, 則另一個數就 要減小,且一個數增大了多少,另一個數就要減少多少。
(2) 兩個數相加,其中的一個數不變,如果另一個數變化則得數也會發生變化,且加 數變化了多少,結果就變化多少。
(3) 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得數不變。
2、減法
(1) 一個數減去另一個數,保持減數不變:如果被減數增大,結果也增大且被減數增 大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則結果也減小, 且被減數減小多少,結果也減 小多少。
(2) 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被減數不變:如果減數增大,結果就減小, 且減數增大 了多少,結果就減小多少;如果減數減小,則結果增大,且減數減小了多少,結果就增 大多少。
(3) 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的數不變:被減數增大多少,減數就要增大多少;被減 數減小多少,減數也要減小多少。
七、加減法(二)
1.掌握 20 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湊十法”“湊小數,拆大數” 將小數湊成 10,然后再計算。如:3+9(3+7=10,9 可以分成 7 和2,10+2=12) “湊大數,拆小數”,將大數湊成 10,然后再計算。
如:8+7(8+2=10,7 可以分成 2 和 5,10+5=15) 注意:孩子喜歡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種就可以了。
2.20 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11+6( 個 位 相 加 ,1+6=7) 11+6=1715-3(個位上夠減,5-3=2) 15-3=12
3、加強進位和不進位、及不退位的訓練。
4、看圖列式解題時候,要利用圖中已知條件正確列式。 常用的關系有:
(1) 部分數+部分數=總數
(2) 總數-部分數=另一個部分數
(3) 大數-小數=相差數(誰比誰多幾,或誰比誰少幾)
(4) 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還剩多少時用)
八、分類
1、什么叫分類,分類的標準是什么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屬的類別, 根據這些類別將同類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類,而這 些類別就是我們分類的標準。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如:
△△●●☆☆●△●●△△☆● 按形狀分:1、△2、☆3、● 按顏色分:1、有顏色 2、沒有顏色
2、分類的步驟和方法
(1) 給定標準:當已知分類標準時,我們只需要判斷所給的事物是屬于哪個類別的, 然后將同一類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 未給定標準:當有很多物體擺在面前,讓我們自己確定類別分類時,應首先觀察 每個物體都有什么樣的特點,把具有相同特點的特點的物體放在一起,表示同一類,而 這些特點就是分類的標準。
(3) 分類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類,可以根據物體的形狀、 顏色、作用等將物體分類。
3、常見題型有:
(1) 把同一類的物體圈起來。
(2) 同類的物體畫符號“○”“√”。
(3) 同類的物體番號填在一起。
九、認識物體和圖形
(一)立體圖形
1、長方體
長方體是長長的,有 6 個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樣的,有些面是不一樣, 長方體對面相 等,用它可以畫出長方形。平時見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長方體。
2、正方體
正方體四四方方的,它也有 6 個平平的面,它的邊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樣長, 每個面都一樣大,無論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樣的,用它可以畫出正方 形。魔方就是正方體。
3、圓柱體 圓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兩個圓圓的面,而且大小一樣, 用它可以畫出圓形;另一 個面是彎曲的,我們把彎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滾動它。
4、球 圓圓的,可以滾來滾去的就是球。平時玩的皮球、籃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圖形
1、長方形:四條邊,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相等。
2、正方形:四條邊,而且一樣長。
3、圓形:沒有角
4、三角形:三條邊
(注:三棱柱可以畫出三角形和長方形,可不要漏選哦!)
十、認識鐘表
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這四
種時間。 整時:分針指著 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整。分針指著 12,時針指著 1 就是 1 時。
1:00
分針指著 12,時針指著 2 就是 2 時。
2:00
分針指著 12,時針指著 4 就是 4 時。
4:00
分針指著 12,時針指著 6 就是 6 時。
6:00
半時:時針指 1 和 2 的中間,分針指 6 就是 1 時半。
1:30
時針指 2 和 3 的中間,分針指 6 就是 2 時半。
2:30
時針指 3 和 4 的中間,分針指 6 就是 3 時半。
3:30
時針指 4 和 5 的中間,分針指 6 就是 4 時半。
4:30
時針指 5 和 6 的中間,分針指 6 就是 5 時半。
5:30
時針指 6 和 7 的中間,分針指 6 就是 6 時半。
6:30
注意:半時的時候,分針一定指 6,時針指在兩數字中間,如如時針指的是一個數,則 這個時刻是錯誤的。而分針指在 12 附近,時針馬上指著準確的數字,此時是大約幾時 整。
在練習撥針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時針和分針并沒有正對著鐘面上的數,而是稍微偏了一點,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而應該說“大
約是幾時”。
注意:“大約是幾時”撥針時應該掌握在前后 5 分以內。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
- 兒童故事
- 教育資源
- 小學語文
- 小學英語
- 小學數學
- 資源下載
- 專家講座
- 智慧山微課
- 少兒英語
- 專項復習
- 各科教材
- 課外讀物
- 育兒博客
- 書籍推薦
- 胎教音樂
- 經典兒歌
- Scratch編程
- 一年級新生
- 飲食健康
- 學齡前
- 兒童電影
- 成長故事
- 學習寶典
- 幼小銜接
- 古詩文
- 影視動畫
- 科學小實驗
- 精選課程
- 書法比賽專用
- 首頁課程介紹
- 小學指南
- 智慧山活動
- 說明
- 家庭教育
- 曬飯—一早一晚
- 兒童編程
- 編程網站
- 智慧山圖書館
- 小升初
- 英語學習
- 智慧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