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對辱,喜對憂。繾綣對綢繆。吳娃對越女,野馬對沙鷗。茶解渴,酒消愁。白眼對蒼頭。馬遷修《史記》,孔子作《春秋》。莘野耕夫閑舉耜,渭濱漁父晚垂鉤。龍馬游河,羲帝因圖而畫卦;神龜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疇。
[注]繾綣:繾綣(qianquan遣犬)和綢繆(chóumóu仇謀),都是形容感情親密、情意纏綿的樣子。吳娃:吳地的姑娘。娃,少女。野馬:《莊子?逍遙游》中說:“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馬說的是早春大地上蒸騰的水蒸氣。(唐)韓偓詩:“窗里日光飛野馬。”白眼:(晉)阮籍視人,能作青、白眼,見庸俗之士則以白眼對之。蒼頭: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有一支義軍的士卒以青巾裹頭,稱蒼頭軍。后世蒼頭多指老年仆人。馬遷:即司馬遷。莘野句:此句疑用伊尹故事。《呂氏春秋》說:有侁(shēn申)氏女子得嬰兒于空桑之中,名伊尹,長而賢,商湯王準備聘請他,有侁氏不肯,湯于是聘有侁氏女,以伊尹為陪嫁奴隸取了去,后以為相,國大治。有侁氏即有莘氏。又解為《孟子 萬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莘,㈠(shēn申),眾多;㈡(xīn心):地名,莘莊,在上海市。渭濱漁父:指商代末年的姜尚。見蕭韻第一章“千載”二句注。龍馬:見魚韻第二章“洛龜”二句注。神龜:上古傳說,夏禹曾參照洛水神龜獻出的寶書,制定了“洪范九疇”。
冠對履,舄對裘。院小對庭幽。面墻對膝地,錯智對良籌。孤嶂聳,大江流。芳澤對圓丘。花潭來越唱,柳嶼起吳謳。鶯懶燕忙三月雨,蛩摧蟬退一天秋。鐘子聽琴,荒徑入林山寂寂;謫仙捉月,洪濤接岸水悠悠。
魚對鳥,鹡對鳩。翠館對紅樓。七賢對三友,愛日對悲秋。虎類狗,蟻如牛。列辟對諸侯。陳唱臨春樂,隋歌清夜游。空中事業麒麟閣,地下文章鸚鵡洲。曠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
[注]鹡:鹡鸰(jílíng急靈),一種小鳥。七賢:(晉)嵇(jī機)康與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友好,常宴集于竹林之下,號為竹林七賢。三友:以三種事物為友,如松、竹、梅;琴、酒、詩;梅、石、竹等。愛日:1指暖和的陽光;2珍惜時間。駱賓王《贈宋之問》詩:“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虎類狗:東漢馬援在《戒兄子嚴敦書》(寫給侄子嚴敦的信)中,告誡他們說,學龍伯高,不成猶為謹慎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學習豪俠好義的杜季良,不成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蟻如牛:(晉)殷浩患耳疾,聽見床下螞蟻動,以為是牛斗之聲。列辟(bì壁):辟,君王;列辟等于說諸王侯。陳唱句:南朝陳后主荒淫,修結綺、臨春、望仙閣,與張麗華、江總、孔貴嬪諸人日夜游戲、歌唱,其中以《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為最有名。隋歌:傳說隋煬帝夏夜宴游,放螢火蟲照明,歌清夜之曲;冬日剪彩為花。空中:漢宣帝時,為了表彰功臣,將霍光、蘇武等畫在麒麟閣上,共十一人。“空中事業”,是說功名富貴本來是虛幻的,這是作者的消極思想。地下:三國時才士禰衡,因反對曹操,被排擠到荊州,后被劉表部下黃祖(忌其才)殺害。他曾寫過《白鸚鵡賦》,因此他被害之處人們就稱之為鸚鵡洲。“地下文章”是說該人已死去。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