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樂團在南京招考演員,其中一名是木笛演奏員。 有個樂團在南京招考演員,其中一名是木笛演奏員。
考試要求苛刻,競爭激烈,應聘者都是樂壇高手。招考要經過初試、復試和終試三輪。兩輪過后,每一種樂器只剩下兩名樂手。
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進行。所有的應試者都在室外靜候。房門開了,探出一個頭來。這個人大聲說:“木笛。朱丹。”
話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中站起一個人來,他看上去修長、纖弱,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了一株梅樹。衣衫上的梅花,仿佛開在樹枝上。朱丹輕輕走進屋,小心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然后,他抬起頭,看見遠遠地坐著一排主考官。考官們個個正襟危坐,不茍言笑。
坐在主考席正中的,是一位聲名遠揚的外國音樂大師。
大師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地打量著朱丹。那神色,仿佛是羅丹在打量雕塑作品。
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并回頭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接過卡片,走過去遞到朱丹手中。
卡片上寫著:第一項,任選一首樂曲表現歡樂。
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頭,輕輕地說:“請原諒,我可以不演奏歡樂的曲目嗎?”
這輕輕的一句話,猶如悶雷在會場爆裂。一時間,所有主考官都竊竊私語起來。
過了一會兒,大師冷峻地問:“為什么?”
朱丹答:“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快的樂曲。”
大師問:“為什么?”
朱丹說:“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師問:“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說:“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很久,很久,考場一片沉寂。
大師問:“你沒有忘記今天是考試嗎?”
朱丹說:“沒有忘記。”
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應當懂得珍惜藝術前途。”
朱丹說:“請原諒……”
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揮手,果斷而又惋惜地說:“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聽到這句話,朱丹的眼中頓時涌出苦澀的淚水。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絨套,轉過身,默默地走了。
入夜,南京城開始飄雪。朱丹披著雪花,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走去。
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顯然是自發聚集起來的。他們的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頃刻之間,雪大了,一團一團,紛紛揚揚地飄灑下來。
朱丹佇立雪中,小心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來。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地拍了一下。他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音樂大師。
朱丹深感意外,連忙回身向大師鞠躬。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朱丹連忙說:“考場的事,請大師原諒。”
大師說:“不,應該是我請求你的原諒。現在我要告訴你的是,你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已被樂團錄取了。”
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緊緊握著木笛。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