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時候撒謊,但是我覺得他并不是有意識的,比如問他今天有沒有去幼兒園?他說沒去,其實是去了。在家里,要求他撒完尿之后,自己去倒小尿桶。問他倒了嗎?他說倒了。其實是沒倒。這到底是保護自己還是有意識撒謊?
李躍兒(著名兒童教育專家、美術教育家、巴學園園長):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我們叫錯誤認知,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必然階段。一般這個過程要到四歲多才開始。現在的孩子真厲害,這么小就開始了撒謊期。這個撒謊期是孩子智慧成長的必然階段。以前他以為他知道的別人就知道,經過這個過程他才知道,他知道的別人可能不知道,這個探索的過程就是通過撒謊和偷東西來探索的。
解決辦法:遇到這種時候我們應該給孩子一段時間。你想,如果你的孩子以為自己在家里做點事情墻外面的人都知道了,那他怎么活。我們人類一定有自己的內心空間,我在心里做的事情和我背著人做的事情別人肯定不知道,要不然人活著太難了。這都是上帝給人設計好的,人必須要有一些偷偷摸摸的事情不讓別人知道的,你的孩子必須得發現這一點,他就是用撒謊來發現的。祝賀你的孩子成長到這一段。如果孩子到五歲還撒謊,那可能就是有撒謊的習慣,這種偶爾撒一下謊的情況,在我們巴學園認為是創造,他能想象出不存在的東西,而這一定是他曾經的經驗或者讀過書才會讓他表達出來的。我們一個孩子和老師說,我看見房頂來了一只猴子。我問他,這個猴子從哪兒來的?坐著火車從四川來的。你是不是去過四川?去過了。四川有猴子嗎?有猴子。這就是經驗,他把經驗拿來統合,我們管這種現象叫表真,跟畫畫是一樣的。家長聽著就好了,就跟聽一個人在這兒朗誦詩一樣,聽著就好了。要是他真的撒謊,比方,孩子回家跟媽媽說:媽媽有一個同學今天打我,而你也了解到這個同學今天根本就沒來,這時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五歲了或者六歲了,你不要說他撒謊也不要講一堆道理,你只要告訴他:我知道這個孩子今天沒有來。再比如,孩子拿別人的東西,而孩子卻說是送的,當家長發現他有這個毛病的時候,發現多少次就送回多少次,讓他撒的謊和偷東西的行為不能實現,他就再也不會這么做了。而家長只要這一段時間要盯緊一點,不要講一堆道理,講道理的氣息會逼著他將撒謊的行為帶入地下進行,那就可怕了,養成這樣一個習慣,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個癖好。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