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采薇(節(jié)選)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詞句注釋⑴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jié),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⑵乃:就。發(fā)生:萌發(fā)生長。⑶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⑷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yǎng)。⑸野徑:田野間的小路。⑹這兩句意謂滿天黑云,連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見,只能看見江船上的點點燈火,暗示雨意正濃。⑺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⑻花重(zhòng):花因為飽含雨水而顯得沉重。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別稱。此句是說露水盈花的美景。白話譯文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名句賞析——“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而春雨正是在萬物最需要它的時候適時地出現(xiàn)。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來是在夜色中“細無聲”地“隨風潛入”,這既描寫了春雨的狀態(tài),又活畫出了春雨的靈魂。下一聯(lián)寫野徑和漆黑的天空,整個春夜在一兩盞漁火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的寂靜、安寧,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潤著這個睡著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個花團錦簇的黎明。最后一聯(lián)是詩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應當更為嬌艷,整個錦官城中,應當滿是濕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一個“重”字,傳達出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們感受到詩人春一般的喜悅心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詞句注釋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吳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平仄兩協(xié)。后闋字句作法與前闋相同。⑵黃沙道:指的是從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鄉(xiāng)黃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 公里的鄉(xiāng)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山縣。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驚醒了睡在樹枝上的喜鵲。語出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一棹飄然影自隨。”又蘇軾《杭州牡丹開時仆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詩:“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⑷七八個星二句:何光遠《鑒誡錄》卷五“容易格”條:“王蜀盧侍郎延讓吟詩,多著尋常容易言語。有松門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⑸鳴蟬:蟬叫聲。⑹舊時:往日。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⑺忽見:忽然出現(xiàn)。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白話譯文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谷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天凈沙·秋元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詞句注釋⑴殘霞:快消散的晚霞。宋沈與求《石壁寺山房即事》詩:“畫橋依約垂柳外,映帶殘霞一抹紅。”⑵輕煙:輕淡的煙霧。⑶寒鴉: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宋秦觀《滿庭芳》詞:“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⑷飛鴻影下:雁影掠過。飛鴻,天空中飛行著的鴻雁,宋鮑照《數(shù)詩》:“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⑸白草:本牧草。曲中為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草。又解釋為一種草名。唐元稹《紀懷贈李六戶曹》詩:“白草堂檐短,黃梅雨氣蒸。”⑹紅葉:楓葉。⑺黃花:菊花。一作“黃華”。白話譯文太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了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孤寂的村莊,拖出那長長的影子。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只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菊花,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十分鮮艷。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注釋】⑴ 絕:斷絕。⑵ 善:擅長,善于。⑶ 鼓:彈。⑷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⑸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⑹ 峨峨:山高峻的樣子。⑺ 兮:語氣詞,相當于“啊”。⑻ 若;像……一樣。⑼ 洋洋:廣大。⑽ 念:心里所想的。⑾ 必:一定,必定。⑿ 之:他。⒀ 謂:認為。⒁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⒂ 乃:就。⒃ 復:再,又。【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聽辨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寬廣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鑒賞】寫出了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shù)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jīng)、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