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
- 2018-12-06 16:07:00
- 張秀宇 原創
- 6273
古詩詞鑒賞題是中考語文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題型,縱觀歷年中考試題不
難發現,這類題目一般文字淺易,學生對考點也比較熟悉,但答題結果卻年
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
致于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
相應的答案。
一、品味煉字類
[題目形式]
(1)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么表達效果?
(2)“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為“某”字?
(4)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
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
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
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問題:首句中的“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解析:“斷”字面上是“斷絕、隔絕”的意思,結合“音書”一詞,可
以理解為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含義,再聯系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
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蠻荒之地的孤
寂、苦悶及對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應為: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
的境況,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賞析
[題目形式]
(1)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
(2)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
(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
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
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
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
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
怎樣理解?
解析:這兩句詩之所以被后人傳誦,是因為它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向人
們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應明確景物的特點,可理解為:翻覆的船只旁仍
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然后說出
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
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三、主旨情感類
[題目形式]
(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描寫了怎樣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3)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度的領
悟。解答這類題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并根據所描繪的形象特點
及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來推斷詩人的情感態度。初中階段所
學詩歌情感大體可分為:離別思念、愛國思鄉、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
關心民生等。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秋夜曲 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問題:全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這首詩是通過寫景來抒情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前三句,作者
描繪了計時的漏壺在靜夜響起了“丁丁”滴水聲、月亮時而遮住時而又露
出、暗處的秋蟲通宵在鳴叫的三幅畫面,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見
所聞,通過這些形象,再結合詩人婉約的詩風,我們可揣測詩人的思想感情
為:思婦獨守閨中的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對即可)
四、想象描述類
[題目形式]
(1)展開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優美的意境。
(2)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
的想象。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
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
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題型示例] 欣賞下面一首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現。
問題:詞的下片給人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
描繪(100字以內)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類詩歌鑒賞題,有字數限制,題干中的
關鍵詞是“畫面”——即要求將下片內容以“畫面”的形式再現出來。描繪
時要將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轉溪頭”忽然呈現出來的社林
“茅店”等形象無一遺漏地一一再現。此外,答題時還需要注意用語的簡潔
優美。示例: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
暗了,漸漸的,雨點飄落下來,想找個避雨的地方,說來也巧,當年曾經見
過的茅店,依然在社林邊!
五、表達技巧類
[題目形式]
(1)詩歌某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2)詩歌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3)詩歌是怎樣抒發作者的情感的?
[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表現手法的賞析和領悟。
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表達技巧,它包括:(1)修辭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擬人、
對偶、夸張、對比、比興等;(2)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或藝術手法),主要包括
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小中見大、以樂寫哀、烘托渲染、對比映
襯、多角度描寫等;(3)表達方式,主要有描寫,議論,抒情,抒情方式主要
是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等。鑒賞時要準確指出詩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
結合詩句和具體詞語作分析,分析時要指出這種表達技巧表現了什么內容,
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題型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問題:詩的三、四兩句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傳神。試從修辭
的角度進行賞析。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表現手法類試題,要求賞析三、四句,注意題目
要求中的“修辭的角度”,這兩句寫白雪盼春,運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把雪花比作“飛花”,是比喻,然后再說出這些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內容(或
抒發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春
天的急切心情,生動而傳神;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
的熱鬧,富有情趣。
【詩歌鑒賞練習】
又呈吳郎 (唐)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 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 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 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 正思戎馬淚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充饑。后來杜甫把草堂
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這姓吳的一來就在棗園四周插上籬笆。老婦人向杜甫
訴苦,杜甫便寫此計勸告吳郎。
1、“戎馬”的意思是 (2 分)
2、結合詩句簡要分析,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勸告吳郎的?你覺得詩中的勸告有什么特點? (6 分)
3、從這首詩中你讀到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2 分)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乾坤”和“字”分別指 (4 分)
2、 用原文語句回答(4 分)
(1)描寫洞庭湖壯闊水勢的名句:
(2)表達詩人報國無門苦悶之情的詩句:
3、下列說法不符合詩歌內容的一項是 ( )(2 分)
A.“日夜浮”三字,寫的深沉,寓情于景,隱含自己長期漂泊無歸的感情。
B.“親 朋 無 一 字 , 老 病 有 孤 舟 ” 表 現 詩 人 當 時 孤 單 貧 苦 、 潦 倒 無 助 的
生活境遇。
C.詩 歌首 尾呼 應主 要反 映 在“ 憑 軒”與 “今 上 ”、 “昔 ”與 “ 關 山北”
上。
D.詩 人在 尾聯 中把 個人 命 運和 國家 前途 聯系 在 一起 ,意 境深 遠, 余 韻無
窮。
放言五首 (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 分)
辨材須待七年期 辨: 待:
2、用原文語句回答(4 分)
(1)點明此詩是贈送好友的詩句:
(2)借用歷史典故以說明辨真偽之難,同時也揭示唯有時間可以證明的詩
句:
3、下列說法不符合詩歌內容的一項是( )(2 分)
A.用“試玉”、“辨材”來比喻,意在形象說明識別真偽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這一道理。
B.“不 用 鉆 龜 與 祝 蓍 ” 這 句 話 旨 在 強 調 詩 人 提 出 的 “ 方 法 ” 是 非 常 完美的。
C.這首說理詩主要借助歷史事件來說明具有普遍規律性的道理。
D.詩人在說理的同時,也巧妙地總結自己和好友倍誣害的情況。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長精神”的意思是 。(2 分)
2、文章內容理解(6 分)
(1)思念故人、抒發感嘆和惆悵之情的詩句:
(2)表達對友人感激之情的詩句:
(3)你如何理解頸聯?
3、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 分)
A. 首聯詩人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積憤之情。
B. 頷聯借用兩個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的懷念。
C. 頸聯借景表達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
D. 尾聯點明酬贈之意,同時與友人白居易共勉。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1、“萬籟”的意思是(2 分)
2、文章內容理解(6 分)
(1)描寫破山寺后禪院清幽環境的詩句:
(2)表現詩人尋求與自然交融的心境的詩句:
(3)尾聯“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是否矛盾,為什么?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2 分)
A.起首兩句勾勒出清晨時分后禪房四周的環境。
B.“山光”兩句通過對景物的動靜、情態描寫來渲染佛門禪理滌蕩人心的作用。
C.詩中的鐘磬之音,不止是“晨鐘暮鼓”,而被賦予了寓意深微的象征意義。
D.最后兩句詩寫出了佛門圣地與世隔絕,營造了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殘”的意思: (2 分)
2、用原文語句回答(6 分)
(1)表示相思、離別之痛苦的詩句:
(2) 從詩人體貼關切的角度推測想象出對方的相思之苦的詩句:
(3)表達女主人公對愛情的癡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的詩句:
3、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百花殘”既寫出了暮春百花凋謝的景象,也表現了詩人陷于相思而頹靡的感情。
B.詩人巧妙地運用“絲”與“思”的諧音,抒發了自己對于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C.“春蠶”兩句表現了為情獻身而無悔的激情,現在已成為獻身精神的象征。
D.為了解決相思之苦,詩人渴望“青鳥”給他送信,告訴女主人公他愛她。
答案
1、戰亂
2、第一問①我的做法:撲棗任西鄰。②婦人的處境:無食無兒,貧到骨。
③婦人撲棗的心理:心懷恐懼,反而正應該體貼。④你插籬笆的影響:她會
懷疑你真不讓打棗。⑤大的社會背景:官府剝削,加上兵荒馬亂,大家過得
都不容易。(4 分,答出四個要點即可得滿分。)第二問:現身說法,措詞
委婉,入情入理。(2 分。大意思對即可)
3、系心黎民,憂時傷世。(2 分,大意對即可)
1、日月;書信
2、(1)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2)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3、C
1、辨別 等待
2、(1)贈君一法決狐疑。 (2)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3、B
1、振作精神
2、(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2)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
酒長精神。
(3)略
3、B
1、指自然界一切聲音
2、(1)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2)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3)這是以有聲襯托無聲的寫法,以“鐘磬音”襯托后禪院幽靜的氛圍。
3、D
1、凋謝
2、(1)相見時難別亦難(2)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3、C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
- 兒童故事
- 教育資源
- 小學語文
- 小學英語
- 小學數學
- 資源下載
- 專家講座
- 智慧山微課
- 少兒英語
- 專項復習
- 各科教材
- 課外讀物
- 育兒博客
- 書籍推薦
- 胎教音樂
- 經典兒歌
- Scratch編程
- 一年級新生
- 飲食健康
- 學齡前
- 兒童電影
- 成長故事
- 學習寶典
- 幼小銜接
- 古詩文
- 影視動畫
- 科學小實驗
- 精選課程
- 書法比賽專用
- 首頁課程介紹
- 小學指南
- 智慧山活動
- 說明
- 家庭教育
- 曬飯—一早一晚
- 兒童編程
- 編程網站
- 智慧山圖書館
- 小升初
- 英語學習
- 智慧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