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準小學家長,你還有五個月
- 2014-08-11 17:49:00
- Anna 轉貼
- 8654
催人淚下感動父母的畢業典禮之后,隨之而來則是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涯的惴惴不安了。
孩子能適應小學生活嗎?他還沒有儲備什么知識會不會落后?他還不會老老實實地坐30分鐘怎么辦?他不適應集體生活怎么辦?小學老師的方式他能接受嗎?雙職工沒法按時接送孩子怎么辦?在即將上小學的兩個月時間里,想必諸位準小學家長都會將以上的各種問題在腦子里盤旋斗爭吧。幼小銜接在一夜之間仿佛成了家長們的心腹大患。
德國的哈克教授根據觀察和研究發現,處于幼兒園和小學銜接階段的兒童,通常存在下列六方面斷層問題:第一,關系人的斷層。孩子入學后,必須離開“第二個母親”角色的關系——幼兒園教師,去接受嚴格要求、學習期望高的小學教師,這使孩子感到壓力和負擔。第二,學習方式的斷層。小學正規的科目學習方式與幼兒園自由游戲、探索學習和發現學習的方式有較大區別,孩子必須有適當時間加以適應。第三,行為規范的斷層。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在小學不再被重視,孩子入小學后,必須學會正確認識自己,融入集體,他們以往的感性將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第四,社會結構的斷層。孩子入小學后與幼兒園的友伴分離,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結交新朋友,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并為班級所認同。第五,期望水平的斷層。家長和教師都會對上了學的孩子給予新的期望和壓力,為了學業而減少了孩子游戲活動的時間等。第六,學習環境的斷層。
哈克教授的研究對我們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具有借鑒意義。解決好這六個斷層的連接問題,就是幼小銜接的關鍵。還有兩個月時間了,讓我們來看看過來人們、經驗者們、教育專家們給出的連接方案吧。
◎需要銜接的是家長自己
藍豆豆(李躍兒論壇版主)
幼小銜接,有沒有必要?要銜接什么?我家閨女嘟嘟目前已上二年級,粗粗的感受是,所謂幼小銜接,首先是家長的心理銜接。我自己的女兒,在幼兒園時候,是不做作業的,是全班唯一一個不做作業的孩子,但是她聽講還可以,學前班,我沒有管過,除了最初的熱乎,簽字,后來也是放任不管的。而小學,學校要求簽字,從開學之后就感受到了,校訊通,每天都發作業到手機上,最開始的一周,是我非常不習慣的,每天下午三點到四點,手機滴滴滴滴的響,都是作業啊。在這個層面上,家長比孩子做好銜接的準備、比孩子銜接更重要。如果家長對學校有看法,有意見,有情緒,孩子很容易感受到。比如,我在擇校時,當我偏向A學校的時候,她就想去A學校,當我想去B學校的時候,我不自主地會在表情、語態、語調上有側重,孩子也會自然傾向于B。所以,你對學校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會左右孩子對學校的感受,如果不想讓孩子對學校有不好的印象,家長要做好自己的心理銜接是很關鍵的。
其次,一開始就要把自己的身份搞清楚。你是家長,你負責家庭生活,不負責他的學習。你不要一天到晚都監督著,提醒著。比如她寫作業很慢,超級慢。一開始呢,我還想著去幫她,寫不到三分鐘,算了。“你愛寫不寫,不寫拉倒,反正明天你老師吵你又不吵我。”還有,我看其他學生忘了帶書本什么的,老媽忙不迭地給送去,我就想,咋可能啊?沒帶就沒帶唄,沒帶借著看唄,反正讓我送,是萬萬不能的——我要送書的話,我要從公司打車回去,拿到書再給她送去再打車回來,這一天的一半我就送給出租車師傅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閨女,如果你忘了,你就自求多福吧。有我這樣的懶媽,閨女截至目前,運行狀況尚屬良好,統計結果顯示,這一期也就有五六次遺忘,主要集中在最開始,可能比這個數目更低。
是的,就是這樣。我一開學我就跟女兒說好了,咱們家這個情況,啥事兒都要靠你自己,考慮到你新入小學,我給你三次提醒機會,你可以讓我提醒,也可以自己操心準備。這不,現在都是她自己搞定了。
總之,我很反對家長事無巨細幫助孩子的做法,比如幫助孩子考拼音,背單詞,讀英語,一起做奧數題。這些行為的后面往往帶著家長內心的恐懼,怕孩子落后,怕孩子跟不上,所以根本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干預孩子的學習,不親自出手,覺得孩子根本沒能力學好它,不能去相信孩子。
◎養成好習慣
沈芝瑾(小學教師,一年級年級組長)
很多家長認為,一上小學學業競爭就開始“啟程”,因此對學業特別緊張。而當前不少小學為孩子減負,開學第一周每天回家沒有課后作業,家長反而擔心:孩子如此“放羊”,會否影響其學習?將來有作業了,是陪著孩子寫作業、隨時幫助其解決疑難好呢,還是讓孩子自主寫作業?
其實,家長與其 “盯作業”,不如幫孩子培養“好習慣”。一般來說,學校在新生入學第一個月會實施幼小銜接的“入學準備期”課程,語數外等各學科學習任務均降低難度、放緩速度,便于孩子“入門”。因此,對于課堂上學習的少數新知識,多數老師通過隨堂作業等方式幫助孩子鞏固,因此不再布置回家的書面作業,家長也沒必要額外訓練增加孩子負擔。其實,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比課后多做幾道題目更重要。比如整理書包,很多都是家長代勞,孩子第二天到學校后東找西翻影響上課。
此外,寫作業這件事情是孩子的事,也不建議家長常伴左右。因為獨立完成作業和預習任務,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學習能力要求。而且,只有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老師才能從其對錯情況中如實判斷出孩子的學習情況,反過來調整教學,強化一些容易出錯的薄弱環節。如果家長都幫孩子訂正好了,反而會干擾正常教學。
◎你要強大孩子的內心
余千千(女兒上小學二年級)
不管你選擇什么樣的學校,不管你托了多少關系上了某名師的班,你的孩子都可能遇到一個只關注學習、只關注成績的老師。他并不關注孩子的心靈,他的所作所為可能會讓孩子困惑,感到沖突。
那么該怎么辦?不可能換學校吧!強大孩子的內心吧。我一直灌輸孩子一個理論:有選擇聽別人的話,勇敢堅持做自己。他們因為關注你,會對你說他們認為對的話。但是聽話,不是說你要聽所有人的話,按照他們要求你的去做。爸爸媽媽的話你是可以不聽的,老師的話也同樣,這世界沒有誰可以支配主宰你的一切,只有你自己。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權威,媽媽不是,老師不是。
所以,你根本不必太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那些都是他們的想法,你只需走好你自己的路。所以,老師讓你背10遍課文,如果你2遍就可以背會,你是沒必要背十遍的。我們要學會變通。老師有時候的處理方式可能是不合適的,但他是站在他的角度在為了你能學好,所以,我們可以原諒一些不恰當的方式。
我個人是不盲目相信權威的,無論他是不是專家,覺得自己經歷并獲得的經驗才最可靠真實。比如,現在很多微信朋友圈會貼出一些名人總結出的處事經驗什么的,有次我跟朋友開玩笑,說,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相信有海枯石爛的愛情,但那是他們的經驗,反正我是相信的,雖然看上去有點白癡。但,那又怎樣?
◎把溝通放在第一位
魯稚(作家,兒童教育專家)
孩子7月份還在幼兒園,9月份突然就到了小學,兩個月他的身心不可能突然成熟,但整個生活卻突然變了,他不習慣不適應,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遲到,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了老師講課,作業完成不好等等,都是自然的。這些其實根本不能算是缺點。老師總有一個心理,就是希望把班級管好,把孩子塑造成他心目中的樣子,都認真聽課,老實學習,成績優異。如果達不到,老師會產生焦慮,不僅將焦慮傳導給學生,還會轉移到家長身上。“請家長”是一些老師的絕招,家長一被請,孩子還能好過?家長又把從老師那里接收到的焦慮放大到孩子身上。家校溝通本來是相輔相成的,但壓力過大讓所有人都心態失衡,教育失去了它本來的美好,孩子承受了最壞的結果。
溝通是個大問題,是很多問題之母。新入學的孩子,尤其需要家長、老師、孩子間的溝通。孩子在家依賴父母,在校依賴老師,老師的態度非常重要。常和老師聊一聊,孩子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困難,老師對孩子的看法和建議,家長對孩子的了解等,都需要交流。孩子太小,有的上廁所不敢去就憋著,有的一天不知道喝水,不知冷熱加減衣服,具體問題太多了,學習上的問題就更多,不溝通你根本不知道,談何解決?這里有個誤區,一說到與老師交流,很多人就想到送禮搞好關系。其實,沒那么復雜,只需要你懷著善意、真誠,去和老師聊聊。
與孩子溝通也是,家長需平等、寬容,設身處地理解孩子,溝通才有效。
◎4點不能接?
棒棒媽(上班族,兒子上初中)
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放學后,一直上學校附近的小飯桌。雙職工的孩子因為沒人接,就聚集在一個私人開的地方,在那里寫作業,有的孩子在那里吃晚飯,我們這里叫小飯桌。
其實兒子不是沒人接,爺爺奶奶每天接回家是沒問題的。上學前我因為這個問題糾結了一段時間,也擔心那里燈光不好,不衛生什么的,但是權衡再三,我還是選擇放棄了爺爺奶奶的照顧。棒每天四點放學,小飯桌的老師給接到家大約四點十分,棒到小飯桌后開始寫作業,一般半小時搞定,四點四十到六點(我每天大約六點接),他就可以在小飯桌的一個大平臺(特別大)和小朋友玩一個多小時。
我的很多朋友覺得把孩子扔在那個魚目混雜的環境里很是擔心,擔心受欺負,擔心不好好寫作業,擔心孩子學到不好的習慣。棒性格不是很開朗,在小飯桌期間挨了不少欺負。每次我接他上車,總是能看見一個各式各樣的他,有時興奮,有時沮喪,有時沉默,那時我一直堅信他在成長,他只是需要空間和時間,不需我做任何評價建議,我只需安靜陪伴。
孩子這六年在小飯桌經過了很多磨練。好的方面是,他學會了很多集體可以玩的游戲,比如跳大繩,打口袋,打羽毛球,捉迷藏,打紙牌,玩三國殺游戲。這些游戲都是很多孩子在一起玩,在這些游戲里,他學會了很多與他人相處的模式,解決爭端,孩子之間的意氣紛爭,勾心斗角,而且讓我最喜歡的是——無任何家長的干預,完全是孩子們自行解決問題。
棒這六年,我最滿意的就是選擇讓他在呆在小飯桌,這期間他學會了管理自己,放學后自己放下書包寫作業。他還學會了花錢。我不知大家對孩子學會花錢怎么看,反正我是支持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二、三年級的時候我每周給孩子從一開始的5塊錢到后來20塊錢,由他自己支配。一開始一個月他也花不了五塊,至今我還記得他在回家的車上跟我講他今天買了什么什么并覺忐忑不安的神態。花錢的過程,其實是慢慢學習選擇的過程。到五年級的時候,棒已經可以獨立自己去飯店要碗牛肉面,自己解決同學之間的爭端。
在小學階段,真不必把學習看得太重,小學知識點不多,孩子真正該學會的,是各種獨自生存的能力、學習的能力,這個能力學好,其他一切都不是問題。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
- 兒童故事
- 教育資源
- 小學語文
- 小學英語
- 小學數學
- 資源下載
- 專家講座
- 智慧山微課
- 少兒英語
- 專項復習
- 各科教材
- 課外讀物
- 育兒博客
- 書籍推薦
- 胎教音樂
- 經典兒歌
- Scratch編程
- 一年級新生
- 飲食健康
- 學齡前
- 兒童電影
- 成長故事
- 學習寶典
- 幼小銜接
- 古詩文
- 影視動畫
- 科學小實驗
- 精選課程
- 書法比賽專用
- 首頁課程介紹
- 小學指南
- 智慧山活動
- 說明
- 家庭教育
- 曬飯—一早一晚
- 兒童編程
- 編程網站
- 智慧山圖書館
- 小升初
- 英語學習
- 智慧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