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小學生,好習慣最重要
- 2014-08-01 17:18:00
- 皮皮魯 轉貼
- 8695
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底有什么不同?連日來,全市幼兒園已經陸續開展幼小銜接的培訓活動,在幼小銜接的采訪過程中,多位專家同時強調“家長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
小學階段要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日前,中山市機關第三幼兒園大班先后舉行了孩子和家長的幼小銜接專題培訓班,該幼兒園專門請了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及老師分別為孩子和家長舉行講座。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老師黃愛珍一直從事小學低學段的教學工作。她告訴記者,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的差別,除了體現在校園環境、學習方式、教學目標、人際關系等的差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學階段要求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黃愛珍表示,還有一個重要的差別來自家長:“在幼兒園階段,家長問孩子最多的是玩得開心嗎,吃得好嗎,身體是否健康。而到小學階段,家長多數會關心孩子的作業有沒有完成,測試拿了多少分,有沒有練琴畫畫?”
老師建議:
對于孩子即將踏入小學階段的父母,老師有何建議?記者在采訪中多次提問此問題,得到的答案驚人的一致:當好孩子的榜樣。黃愛珍說,根據中山市幼小銜接課題組的研究結果,她提出如下建議: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之間對待孩子的教育要一致,與學校的教育也要保持一致;
2.做學習型的父母,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加油站;
3.堅持給孩子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4.改善親子關系。正如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沒有成功的學校教育一樣,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起始階段學習壓力較大
黃愛珍介紹,進入小學后,學生都會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設置標準進行學習,孩子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拼音,認識400個漢字,其中100個要會寫。
“很多家長都會問,我應不應該提早教孩子認識拼音、寫字,以免孩子在起步階段落后?”黃愛珍認為,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家長們要明確一個觀點,作為家長,你所關心的應該是孩子是否開心,有沒交到新朋友,對同學、老師的感覺如何?至于學習,有老師呢,應該把學習交給老師。”
黃愛珍告誡說,家長們特別要注意的是,絕對不要在老師或者朋友面前數落自己的孩子,這樣容易導致孩子自暴自棄。
培養好習慣是第一要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小學老師不約而同地強調,幼兒園大班階段的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好習慣”。
黃愛珍介紹,一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學之初”的階段,以下幾點需要家長重視:一、養成孩子自己收拾學習用具的習慣。二、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的習慣。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四、養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習慣。
最后,黃愛珍呼吁所有的父母:“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沒有改錯的機會。希望家長無論多么繁忙,一定擠出一點時間陪陪孩子,每周最好有和孩子一起吃飯的時間,一起讀書的時間,一起聊天的時間,一起看電視的時間,盡管我們大家都很忙。”
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zhihuishan2013)后,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即可得到相應資源!
公開課、作文、復習、試卷、知識點、活動、拼音、字母、鐘表、看圖寫話、故事、雙語故事、成語、常識、APP、語文、數學、英語、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自助查詢、超級口算
- 兒童故事
- 教育資源
- 小學語文
- 小學英語
- 小學數學
- 資源下載
- 專家講座
- 智慧山微課
- 少兒英語
- 專項復習
- 各科教材
- 課外讀物
- 育兒博客
- 書籍推薦
- 胎教音樂
- 經典兒歌
- Scratch編程
- 一年級新生
- 飲食健康
- 學齡前
- 兒童電影
- 成長故事
- 學習寶典
- 幼小銜接
- 古詩文
- 影視動畫
- 科學小實驗
- 精選課程
- 書法比賽專用
- 首頁課程介紹
- 小學指南
- 智慧山活動
- 說明
- 家庭教育
- 曬飯—一早一晚
- 兒童編程
- 編程網站
- 智慧山圖書館
- 小升初
- 英語學習
- 智慧家庭教育